103.11.08苗栗客家文化園區

2014111802:00




 
轉貼~

位於銅鑼科學園區內,面積4.32公頃,以「臺灣客家文化中心」為其定位,

建立一處長期從事客家族群文化保存發展之專責機構,

兼具典藏、展示、研究、教育推廣功能,即是臺灣多元文化交流對話窗口,

也是客家文明詮釋與再現的平台;

促使客家資源及文化永續保存與發展,復甦客家文化生命力,

逐步落實客家文化學習園區的長遠理念









苗栗客家文化園區-玻璃空橋



簡介~








園區很寬廣~裡面禁止飲食~

而且是一棟綠建築喔~!





介紹很多古厝模型~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傳統產業

早期以農耕為主的生活,進入了日治時代之後,

日本政府為了充分開發臺灣的天然資源,便展開各項的產業開發政策,

其中與客庄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有:

焗樟腦、林業、茶業、燒相思木炭、焗香茅、菸業和木雕業等。









 

夥房下的生活

臺灣客家的傳統建築物多為合院型態,又稱為「夥房」。

傳統上客家人一向晴耕雨讀,除了努力耕種之外,也致力於學習新知;


客家女性深受傳統禮教的規範,不論廚藝、女紅、農務、教育都要兼備。

















有模型還有輔助動畫~



傳統工藝

客家傳統工藝大多源自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和應用而來,

除了竹藤編器、草棕編織等,還有廣為人知的三義木雕、

苗栗陶藝、新竹糊紙以及藍染、藍衫製作等。





古文件~












不可少的茶~







還有香茅呢~








菸葉~










鐵路心‧客家情

客家人從日治時期就大量投入鐵路建設的工作,

踏實、吃苦耐勞且學習能力強的客家人,透過鐵路,

尋找工作機會,逐漸的移居各地。從

清末以來,由於鐵公路的闢運,農場礦場的開發,

工商業的發展,客家人移居各地展開多彩多姿的生活。










客家傳統服飾~




園區真的好大...

還有分兒童館~台灣館~全球館~文創館等等






看了看...我大約只走了一半園區...


 

轉貼~

想像,傘的進化論

 
  相傳中國是發明「傘」的國家,至今有超過三千多年的歷史。

傘的起源有各種傳說,

其中流傳較廣且有文字記載的是來自春秋末年著名的工匠魯班,

他按照涼亭的結構「劈竹為條,蒙以獸皮,收攏如棍,張開如蓋」,傘的雛型就此問世。
 
傘的跨海流傳
 
  隨著對外開放和跨國交流的日益擴大,油紙傘開始流傳至海外。

在臺灣,油紙傘隨著清代先民拓墾的腳步由中國大陸傳入,

直到日據時期1923年,根據紀載,臺北、新竹、臺中及臺南各州皆已有製傘業,

以臺南產量最高,是臺灣最早的油紙傘製作紀錄。


 
 
【傘在客家】
 
  在多數的漢文化中,由於「傘」與「散」同音,

因此產生了送禮忌傘的習俗;或認為傘是鬼魅藏身的去處,

所以有屋內不可撐傘的禁忌。

然而,對於客家人而言,「傘」不僅在習俗上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,

在產業發展和客庄常民文化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,

客家人說「出門擎支遮仔,做得抵日頭,乜做得抵雨。」

一把傘擋住的不僅僅是烈日和風雨,彷彿庇護著客家人的生息繁衍。


 
 
【美濃客庄.經濟傳奇】

 
  在近代臺灣,「美濃」一直是大家印象中的油紙傘代名詞,

事實上,油紙傘主要原料皆非產自美濃,美濃也並非得天獨厚握有其他製作紙傘的有利條件,

但這門珍貴的手作工藝,最後卻得以在美濃留存、生根並發揚光大的原因,

實則來自於一次又一次意外的歷史契機,

而這些片段構成的油紙傘傳奇,始終是光陰流轉之下,

老美濃人口中那個傳唱不朽的故事。

此外,位於六堆地區的高樹鄉亦有「東興紙傘工藝社」,

以及新北市的「紙天空藝術」也不遺餘力推廣油紙傘文化傳承。
 
 
【亞洲對話】

 
  隨著製傘技術之流傳,油紙傘在亞洲各地皆創造出不同的文化景觀,藉

由蒐羅中國大陸、泰國、日本及韓國紙傘,得以窺探文化渲染之下的差異與特色。

 
 
 
【輕設計:紙傘的美學復興運動】
 
  從古至今、幾經更迭,「傘」一路經歷各種不同的樣貌與身分,

在人類世界扮演看似微小卻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
藉由以油紙傘為主體,加入創新思維所衍生的作品,

當傳統工藝注入當代設計能量後的嶄新生命,開創了文化產業多角經營的創意藍海。














介紹傘的製作~










繽紛紙傘~


















這裡真的不錯...而且還不收費..

有機會可以來逛逛~!




苗栗客家文化園區


地址~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號

電話~(037)985-558

開放時間 : 週二至週日09:00 ~17:00,週一休園 (暫不收費)

 


顯示詳細地圖